- 李清茂;邵莉;
阿坝师范学院基于工作科学理论,依托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构建“理论—标准—实践”三维协同生态,探索出一条新文科实践教学创新路径。该模式以科学工作标准为核心载体,通过“政府—学校—企业”协同机制,打造“体验—训练—评价—研究—人才交流”五位一体的实训体系,破解文科学生“实训难、工作经验积累难、工作岗位适应难”困境。具体举措包括重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实施校企“1+1+N”柔性导师制、建立能力认证闭环,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开发工作标准案例库,服务民族地区小微企业,其典型特征为“五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为民族地区高校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2025年03期 v.42;No.126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文;徐波;
本研究以“德清公益基金会——教师培训平台”为案例,探讨在线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乡村教育情境中的运作机制及其对音乐教师TPACK能力发展的促进路径。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与主题分析,归纳出平台的四大特征——跨学科培训、跨机构合作、开放教育资源与数字技术赋能,并揭示其在支持教师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与技术知识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旨在为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共同体实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提出可借鉴的实践路径与理论框架。
2025年03期 v.42;No.126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自国;杨仕椿;谷琳琳;金玉洁;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阿坝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学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通过“师德融通、教科互融”和“四级递进、立体育人”两大路径进行建设,具体包括:融合师德与学术,促进教学科研协同;构建“教学—体验—拓展—挖掘”四级育人模式,深化课程与思政融合;强化第二课堂功能,完善运行机制。实施后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基层就业比例提高,教学团队屡获荣誉,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成果显著,实现了育人实效与学术发展的协同提升。
2025年03期 v.42;No.126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彦丁;陈豪;周佳雯;王勇;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检索、逻辑分析的方法,结合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究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动力机制,旨在为新时代高校体育社团的育人实践与长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认为,政策制度、高校创新发展、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是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的动力来源:政策制度属于保障性动力,高校创新发展属于激发性动力,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属于根本性动力,社会发展需求属于过程性动力。可从政策制度、创新发展、激励机制、社会发展4个层面提出推进策略:注重政策保障,提供良好制度条件;加强创新发展,打造特色体育活动;完善激励机制,突出育人功能;关注社会发展需求,落实服务社会责任。
2025年03期 v.42;No.126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蓓怡;
发展专门教育是我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当下,处于专门矫治教育适用范围内的罪错未成年人群体正被一种“自弃文化”所感染,若此自我放弃的态度无法被改变,那么专门矫治教育将是治标不治本。本研究立足社会学理论视角,对西南地区某专门学校内矫治学生所呈现的“自弃文化”现象进行观察,对其生成逻辑与疏解路径进行剖析,为突破实践困境、完善专门矫治教育体系提供新思路。
2025年03期 v.42;No.126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